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科学技术   敦煌文物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

敦煌文物保护:运用先进科学技术 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

发表于:2020-07-28 关注 

       敦煌文化是人类珍贵的文化宝藏。越来越多的人走进莫高窟,在欣赏文物的同时,由于人员密集,如果空气湿度、温度等参数控制不好,壁画就会受到直接的侵蚀和损坏。将这一文化遗产要代代相传,敦煌文物的保护就要放在首位。

       2019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甘肃之行的第一站就来到敦煌莫高窟,考察调研文物保护和研究、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等主题,在敦煌研究院同有关专家、学者和文化单位代表座谈交流。2020年7月24日“跟着总书记看甘肃”网络主题采访团沿着总书记的足迹来到敦煌研究院。在接受采访团采访时,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敦煌文物的保护目前已经从抢救性保护进入预防性保护。他还形象的做了一个比喻:“生了病要去医院,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什么?别让它生病啊。”

       赵声良院长正在接受采访

       如何做到不让敦煌文物生病?

       赵声良介绍,应用科技手段,对敦煌石窟内的温度、湿度、空气质量的变化情况实施了全面监控。他以湿度超标为例,表示,一旦超标,安装在石窟内部的检测仪器会自动报警,工作人员可从电脑系统看见相应红灯亮起。旅游管理人员会暂停该窟的开放,让它“休息”。

与此同时,敦煌研究院对周边的大气环境变化情况,甚至地震也在进行监测,以防止突然性变化对石窟造成不良影响。

       为解决有效保护文物和最大限度满足游客的参观这一矛盾,敦煌研究院结合检测结果,对石窟可承载游客的最大量进行了科学调查和计算。通过科学研究,得出了不同石窟类型一天最大承载游客量。敦煌研究院在承载量调查基础上,按照石窟类型实行分类开放。如今,敦煌石窟就严格实行着A类石窟参观人数不超过6000人、B类石窟参观人数不超过12000人的标准。

       “云游敦煌”小程序页面 图片来源于网络

       “保护文物,才能让文物传承下去。”赵声良说。为了在保护文物的同时能够让更多游客得以观赏石窟,2014年8月敦煌研究院对外开放了数字展示厅,进行了文物数字化的初步尝试。数字展厅内,用数字化的手段让游客了解莫高窟历史背景,观看部分洞窟和壁画。今年2月,敦煌研究院与腾讯合作共同开发了线上“云游敦煌”。据悉,“云游敦煌”是首个拥有丰富敦煌石窟艺术欣赏体验的小程序,观众在微信和QQ两大社交平台上在线观看敦煌石窟,体验石窟文化艺术。

       更加值得一提的是,敦煌研究院还与华为联合推出了全新的莫高窟洞窟窟外展示游览技术。据敦煌研究院官网,该技术采用华为最新发布的人工智能河图平台,将敦煌学研究的成果、数字敦煌高精度壁画图像和洞窟三维模型制作的虚拟数字内容与真实的莫高窟实景实时融合在一起,为观众在参观莫高窟时带来身临其境的奇幻体验。

       未来,所有石窟数字化。赵声良介绍,为了满足越来越多游客的需求,敦煌研究院目前正在计划数字展示中心二期工程建设。即通过最新的技术手段、媒体手段,把所有洞窟高清晰地展示出来,甚至让文物活起来、动起来。他说一些洞窟确实非常美丽,但由于需要保护,无法接待游客,数字化手段正好可以弥补这样的遗憾。“假如有不可抗拒的力量,文物损坏了,我们可以通过数字化真真实实(将文物)完全复原。”

       2020年1月,敦煌研究院获批“甘肃省敦煌文物研究中心”。赵声良提到,下一步,敦煌研究院将进一步加强莫高窟文物保护的研究,推广莫高窟文物保护成果与技术,积极申报国家级文物研究中心。“我们要依靠新的手段,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讲好敦煌故事,传播中国声音。”赵声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