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互联网   近六年互联网财险市场一波三折第三方平台已成为保费主要来源

近六年互联网财险市场一波三折第三方平台已成为保费主要来源

发表于:2020-03-25 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在阻隔了线下保险销售的同时,催发了线上销售需求。两家互联网财险公司近日披露了前2个月保费收入情况:众安保险前2个月保费收入25.65亿元,同比增加55.17%;泰康在线前2个月保费收入20.4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272.5%,仅仅两个月已经追平了去年前7个月的保费收入。

  不久前,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发布的《2014-2019年互联网财险市场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14年到2019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业务保费收入总计3803.84亿元。在经历了上升发展、下滑萎缩、调整回暖的不同阶段后,2019年,互联网财产保险保费收入838.62亿元,同比增长20.60%,高出财产险市场增速近10个百分点。

  从数字上来看,2019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进入新的一个转折点。而新冠肺炎疫情则对这个转折点进一步进行了解释,第三方平台、互联网保险公司在应对突如其来的保障需求上,与人们离得更近、更易获得。

  互联网财险保费

  第三方贡献七成

  6年时间,互联网财产险市场各渠道之间的力量发生了转变,第三方平台已经超越保险公司自营平台,成为互联网财险保费收入的主要来源。

  目前,互联网财产保险渠道主要包括保险公司PC官网、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第三方(包括第三方网络平台、保险专业中介机构)。根据保险业协会监测,2018年4月,第三方保险业务收入首次超过保险公司自营平台,随后一路高歌猛进,2019年业务占比已经上升到68.89%。其中,第三方网络平台占45.78%、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占23.11%。

  

  数据资料

  这一结果似乎在意料之外。3月中旬,泰康在线发布的大数据报告显示,有超过8成的潜在用户表示未来愿意在网上购买保险,且保险公司官方渠道是自己最为信任的购买渠道。

  但对于愿意在互联网购买保险的用户而言,与信任同样重要的,还有便捷。这些潜在用户多为与手机“密不可分”的“80后”“90后”,对于他们而言,微信、支付宝等已经嵌入生活中的平台,更符合他们的要求。比如,在微信聊天之余,进入“保险服务”,关爱子女、关爱自己、孝顺父母……清晰的分类让用户直达需求,跟购买其它生活必需品一样简单。

  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第三方平台的优势则更加明显。比如,在支付宝平台上的“蚂蚁保险”,小微商家可以免费领取营业中断险,“好医保”用户可免费升级专属保障;在微信平台上的“微保”,18周岁至65周岁人群可免费领取新冠肺炎保障,截至3月24日11时30分已有超过337万人领取。

  基于数字情况,《报告》认为,2019年,互联网财产保险市场进入新的一个转折点。而2020年年初的新冠疫情,则进一步诠释了转折点的含义,第三方平台、互联网保险公司在满足突如其来的保障需求上,与用户离得更近。

  高度依赖车险

  险企自营平台收入下滑

  保险公司自营平台业务占比不断下滑,源于对车险的高度依赖。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APP和微信公众号)车险占比均在95%以上。

  2015年,车险保费收入6199亿元,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占73.59%。2019年,车险保费收入8188亿元,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占62.91%。

  

  数据资料

  在互联网渠道,2015年,互联网车险业务收入716.08亿元,在互联网财险业务收入中占比高达93.20%。2016年、2017年,互联网车险业务持续下滑,2018年虽然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2019年互联网车险业务收入274.52亿元,同比下降25.55%,仅占互联网财险业务收入的32.74%。

  以经营车险业务为主的保险公司自营平台自然受到牵连。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车险业务的高低起伏,与商业车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相关政策密切相关。2015年6月改革推进,互联网车险产品(车险电销专用产品)演变为渠道系数,过去的电商价格优势不再独享,各公司可以在一定范围内自主制定渠道定价策略,导致互联网车险业务回流到传统渠道。2017年7月,原保监会印发《关于整治机动车辆保险市场乱象的通知》,对保险公司与第三方网络平台合作车险业务提出了合规性管控要求,对互联网车险业务形成强力冲击,从根本上改变了互联网车险的发展生态。

  另外,《报告》认为,互联网时代车险发展应有三个趋势,包括多元化的产品体系、科技驱动和全新模式及未来在数据联盟、车生态上的布局。反观当前互联网车险市场,更多体现了渠道销售的属性,是一种线下向线上的渠道转换过程,不具有场景化等互联网特征。

  布局非车险

  第三方平台收入上升

  第三方平台业务占比不断上升,则源于在非车险业务上的布局。

  此消彼长,随着车险业务对财产险公司贡献占比不断下滑,非车险业务则由2014年的26.88%上升至2019年的37.09%。同期,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以90.80%年复合增长率,在互联网财险业务收入中占比由4.4%上升至67.3%。

  

  数据资料

  《报告》认为,互联网非车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一是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快速成长,互联网业态日益多元,为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更丰富的场景和需求,促进了保险产品的创新和业务量的增长。二是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推动传统产品的互联网化,同时,为互联网非车险场景化产品创新、精准营销、优化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互联网非车险保险产品的高频、小额和场景化特征,需要跨界、平台、流量和大数据等互联网特征来支撑,这正是与第三方合作过程中所具有的特点。数据显示,非车险业务来源以第三方为主,首要为第三方网络平台,其次为保险专业中介机构,保险公司自营平台的互联网非车险业务量较小。比如,2019年,互联网非车险业务收入564.09亿元,其中,第三方网络平台357.17亿元,贡献度为63.32%;保险专业中介机构137.73亿元,贡献度为24.42%;保险公司PC官网33.79亿元,贡献度为5.99%;保险公司自营移动端24.01亿元,贡献度仅为4.26%。

  从险种来看,意外健康险、信用保证险、退货运费险都呈现持续性较快增长。保险业协会专家表示,当前,财产保险行业竞争加剧,都在寻求非车险发展转型。随着国家政策持续关注民生问题,中国银保监会“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把服务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满足多样化风险保障需求作为保险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与人民生活需要息息相关的非车险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保险业应顺势而为,在互联网保险业务领域,将大力发展互联网非车险业务,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保险需求。

  对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上述专家表示,长远来看,疫情将加速驱动行业线上业务运营优化、探索线上化业务模式转变,互联网保险渠道迎来新一轮发展机会。对于保险公司而言,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生态的机遇也将开启,新技术将在其中扮演愈发重要的角色。